瑞昌市城区排涝排污情况视察报告
500万彩票电脑版 www.25dof.com.cn 政协瑞昌市门户网站 发布日期:2014-09-09 浏览次数:
为了给市委、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,根据瑞昌市政协常委会2014年工作安排,2014年6月30日以来,在市政协副主席吴拥军的带领下,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组织部分政协常委、委员,视察了城区排涝排污地下管网设备、排涝站、污水处理厂及部分容易出现涝情的小区,并组织市建设局、规划局、环保局、水利局、供电局、气象局、湓城街道、桂林街道、赛湖农场、南阳乡等相关单位负责人、技术人员和全体视察人员进行座谈讨论,听取排污排涝工作汇报,分析探究改进城区排水排污的途径和方法,较全面地了解了我市排污排涝情况。结合我市今年6、7月份城区3次内涝情况,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:
一、城区排水排污体系的发展
2003年瑞昌广场建成以来的十余年,是我市城市面貌变化巨大、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十余年。伴随城市发展的脚步和市政府对基础设施的大力投入,城区防洪排涝能力有了长足进步,城区排涝排污体系初具规模。目前,我市城区先后埋设和修建的排水管道总长179.85公里,设施除埋设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道外,陆续增加了钢筋混凝土排水箱涵、浆砌钢筋混凝土盖板和浆砌毛石明沟(渠)。污水管道总长52.86公里,其中已接入污水处理厂的主、支干管总长20.44公里。设计规模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总投资3842万元,已经运行多年,目前日处理城市生活污水2.5万吨。城区目前拥有排涝泵站7个(包括在建和没在用的),总装机容量8705KW,其中用于解决城西和大唐新区的有4个站共5510kw,解决城东的3个3195kw,另外用于赛湖农田排涝站有3个,总装机容量1183KW。
二、城区排水排污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
由于城市发展快,特别是地面以上的发展速度和人口的集聚速度,地面以下的排涝排污管网建设速度相对滞后,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。
1、排水体系薄弱
一是功能薄弱。由于城市化建设,城市下垫面改变,使大部分降雨因此无法渗入地下,几乎全部形成地表径流,加之城市原有的地面沟渠、池塘、自然水面等过度的开发利用,大大减少了地面自然的蓄水能力,城西仅存龙源水库和近年恢复的瀼溪河,城东还有安定湖的南、北、东湖和螺丝港,城区中心地带虽然有柳湖和人民公园的两个小湖,但其存水量都较小,具有调节作用的天然蓄水湖泊、水库还是比较缺乏。二是体系不均衡。城区雨水、污水都要经过落、流、排三个程序,水系具有蓄、滞、纳、用、泄功能,经过多年的建设,目前城市排涝能力虽是按能够防御20年一遇的强降雨设计,但相对来讲,城区排水管网的能力建设就要薄弱些、滞后些,特别是城东只有从五里桥到赛湖、从阳光国际到污水厂、从黄金南路口到东环路口3条排涝主渠,而且经常因淤塞和其它各种原因而流通不畅,整个城区水系蓄、滞、纳、用、泄功能失调。三是城区地下排水管网至今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、符合城市快速发展要求的排水体系。排水系统常为分段设计、施工,考虑其上下游及整体布局不周全,力度不大,面对短时间暴雨,排水系统就像是小马拉大车,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。
2、排水排污管网不通畅
一是由于分段设计施工多,地下管网体系不完整,部分属于断头管网,没有形成科学的完整的体系。二是城区的现状沟渠管道“Z”、“S”型较多;上游大口径,下游小口径的现象也存在;地下排水管网时常受到一些人为的损坏。三是工程验收忽视地下管网的验收或验收把关不严;四是雨污分流不全,城市污水纳管率低,目前城西的污水是雨污混流进入800mm的主管流入污水处理厂,增加了汛期城东排涝的压力;工业园的污水还没有全部进网,导致赛湖农民以污水不能种水稻为由改种瓜蔬,原有水田的滞洪能力严重下降。五是管网清淤难,原有地下排水系统没有专业队伍常年维护,导致部分管网阻塞。政府虽然近年安排了专项资金清淤,但不系统、不经?;?,只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但不能长期保持,这些都不同程度限制了地下管网的排水排污能力,致使水流不畅,积水受淹。
3、泵站排涝能力不能充分发挥
我市排涝体系基本上分为城东和城西二个水系。城西因长河泵站改造、瀼溪河改造和大唐4个泵站的建设,一般情况下排涝能力有余。城东目前共有新老排涝泵站6个(含4个农排),由于多种原因,排涝能力不能充分的发挥出来。一是起排水位偏高,提前起排工作受到限制。因广场东北角路面最低标高只有吴淞高程17.5M(黄海高程15.7M),而新一排站和城东泵站设计起排水位分别为16.5M和17.0M(吴淞高程),理论上讲当实际起排水位低于设计水位0.5M时,机组启动安全性能差或容易损坏水泵,甚至可能会造成事故。从表面上看,起排水位低于城区最低点0.5—1M,但因管线长、管径小、坡比小、流速慢,如不提前起排降低整体管网内水位,则十分容易造成积水受淹。而从抽查的记录来看,提前起排工作还是有缺陷;二是城东泵站、长河泵站、一排站、赛湖二、三、四排涝站供电线路避雷器、接地未做设备测试;有的站设备使用年数较长,未能及时维护保养,腐蚀较重;有的未安装?;ぃ湛;?,目前为降压启动排涝),在设备遇到问题时极易造成上一级线路跳闸,且部分配套设备和线路不同程度存在问题,影响泵站正常运行。如今年的6月1日、7月13日的内涝,雷击停电而无法抽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。据供电部门反映,现在的供电器材都是全省统一采购,产品的性能也是造成跳闸的原因之一。新建的一排站供电线路和部分配套设备也有问题,6台280KW机组只能运行5台,否则全部跳闸。7月24日泵站也曾停电半小时。7月24日城东泵站1150KW也只临时抽排9.5万立方左右。
4、涝水较脏
由于雨、污水管道分流不全,雨污合流水全部截入污水干管,设计的污水干管实际呈雨污不分流状态,降雨时污水干管容量有限,致使高水位运行,导致排水不利,雨污混合水外溢。再有市民的不良习惯,流至排涝站水面上的白色垃圾随处可见,影响水流速度,有时泵站因杂物影响被迫关机清理,甚至损坏设备,严重排涝效率。
5、极端恶劣天气的频繁发生
这也是造成内涝的原因之一(另附表2),气象局提供的历年来的降雨量可以看出,从1959年到2013年55年,全年的平均降雨量也才1442.2MM;而今年7月份的雨量就有1319.8MM,比2013年全年1168.1MM不要多150多MM,且今年1—7月有6个月降雨在120MM以上,比去年多2个月。同时今年7月份降雨量在490MM以上。7月24日1小时降70.9MM是1980年经来第3多的日子,3小时降136.2MM是1980年以来第2多的日子,6小时降143.9MM是1980年以来第2多的日子,12小时降143.9MM是1980年以来第4多的日子,24小时降143.9MM也是从1959年以来55年中第9多的日子。
三、改善市区排涝排污的建议
1、加强对防洪排涝的领导。一是要高度重视城市排涝作为系统工程的综合协调指导能力建设,形成部门同心,利益同向的合力,改变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。建议市长为组长,纪委书记、分管水利、城建的副市长为副组长,加大协调和监督的力度;二是积极建立跨部门的综合协调机制,统筹协调地下管网规划、建设和管理。既防止水利规划设计实施和城市规划设计实施各自形成一个系统,防汛时出现矛盾增加运行成本,又要防止工程验收时出现相互依赖,没有把住最后一道关;三是树立城市“三分靠建、七分靠管”的意识,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和有关人员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,严格执行汛期防汛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,相互协作、分兵把关、各负其责;四要建立城区防洪排涝多级响应机制,分清不同雨情和季节启动不同级别响应。把上至营盘周倒虹吸、下雷水库,下至螺丝港和几个农排站一并纳入,在此基础上各有关部门制定各级别的设备、人员运行方案,确保万无一失;五要强化督查,一级监督一级,每级都要将责任落实到岗到人,出现人为因素要严格追责到人,以儆效尤。
2、尽快完善城区管网规划。城区城市化快速发展十余年,城区还没有完整的管网规划,建议立足市区地势低的现实,聘请专业团队对我市的积水面积、积水量和蓄洪能力要有定性定量分析,适度分流城东雨水到城西,充分利用城西排涝设备能力,适当减轻城东的压力,用超前整体的眼光制定一个地下管网工程建设统一规划,立即建立完善的地下管线管理的硬性制度,逐步加大财力投入,严格按规划要求改造和完善现有工程。
3、加强城市管网的建设和维护。一是加快污水管网建设,已建成的污水管网要全部接入污水厂,做好雨污分流工作;二是加大地下管网的综合验收力度,水利部门要参加,涉及到的小区居委会要参加,涉及到泄洪排涝的部门要参加;三是对现有排水沟渠、管网的关键点要进行全面清理整治,消除瓶颈、确保畅通;四是参照经济发达地区县市的做法,在建设局下属单位(如市政公司或市容局)马上设立地下管网疏竣专业班组,落实5个左右就业岗位,安排专项资金购买大型专业设备,常年负责城区管道疏通,使之常态化,解决堵塞不畅于小于早。
4、特别注重赛湖水系的蓄洪滞洪能力的建设。一是强化南、北、东湖、螺丝港汛期渡汛方案,确保汛期低水位运行,必要时可适当补助赛湖农场因此发包而减少的收益。据初步测算,三湖一港面积2400亩,每降低1米水位可蓄洪160万立方米,如估算城东现在聚水面积24平方公里,则可以吸纳一次70mm的降雨,以此类推,“7.24”降雨只要三湖一港在17米左右水位运行,加之泵站设备运转是不会有问题的;二是赛湖农场和农业局对赛湖农场的农业产业结构要做指导,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内种植水稻、莲耦等喜水作物,使其尽量不与滞洪产生矛盾,避免不必要的损失;三是加大力度,工业园企业的生产生活污水今年必须入网处理!不得再向农田排污,还赛湖农民种水稻的一个必要环境;四是加大在螺丝港新建一座泵站的必要性调研分析,发挥赛湖防大洪的蓄洪排涝功能,全面提升市区防洪排涝能力建设的研究;五是要高度重视九江“六湖连通”工程对我市防洪排涝的影响,落实专业人员进行研究,做到心中有数,防患于未然。
5、统筹管理市区排涝站。一是将赛湖几个农业排涝站纳入市区防洪排涝系统,进行统一分级响应管理;二是对现有的泵站进行全面检修改造,并定期维修保养泵站设备,确保设备100%完好,确保所有的排涝站正常运转,特别是城东泵站要进行改造,可论证从赛湖新村沿工业园东侧引五里桥和南湖水到泵站,扩大来水源和集水区,确保在大涝的情况下能发挥大作用;三是确保电力供应万无一失,对老化的线路进行改造,整改防雷设施,给泵站专用线路。四是加强泵站内部管理,各泵站要制定防洪排涝各级预案,汛期要确保提前预排到位,使之达到最佳运转水平,汛期要保证24小时有人值班。
6、做好预测预报预警工作。防汛工作关键在于预防。气象、水文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中短期天气、台风、水情雨情的预测预报工作,特别加强对极端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,提高预报的超前性和准备性,为防洪指挥决策、科学调度和及时转移危险地区群众,赢得时间、赢得主动。